锐意进取,兼收并蓄,培育融通中外、一专多能新商才——专访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院长宋晓玲教授

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作者:原作者    责任编辑:刘佳睿    10/12/2023

4562


当前,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形势风起云涌,对高等教育商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顺应“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中着力贯彻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中外融通,一专多能”的办学特色,实现语言、科技的双重赋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商学院秉持锐意创新,勇于进取精神,实现了由传统商科向新商科的转变、单一语言复合向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转变、国际化向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有机融合的转变。通过学习,着力培养掌握系统全面专业知识,了解异国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近日,在2024年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项目招生宣讲会重磅举行之际,中国MBA/MPAcc教育网有幸采访到了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院长宋晓玲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商学院的办学历程、培养方案和突出特色,并对MBA项目最新招生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商学院发挥商科教育的育才功能与知识贡献提出了殷切期望。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院长宋晓玲教授


经济管理视角下的语言


“用一个人能听懂的语言同他讲话,你触动的是他的大脑,用一个人的母语同他讲话,你触动的是他的心灵。”面对用经济管理视角看待全球,语言为什么极为重要一问时,宋院长巧妙地引用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话进行了阐释。她表示,北京语言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发展势头喜人,在2023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前5。


宋院长强调,从经济管理视角来看,语言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掌握多种语言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国外合作伙伴、客户和员工进行沟通、技术创新与全球传播,避免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锐意创新的发展之路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针对学院MBA项目的发展与现状,宋院长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于2001年成立,依托学校优势平台,现已发展成为兼具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门类、兼收中外学生同堂上课、兼顾国际惯例和国情特色的院级教学独立单位。学院下设金融系等5个系,设有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等6个中心,拥有4个多媒体实验室。


在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方面,商学院招收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及应用经济学的学术硕士研究生、会计硕士、金融硕士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三个“双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覆盖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商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中青年博士转化率100%,且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教学经历,能用全英文讲授专业课。学院现编有专著40余部、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社会捐赠1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荣誉称号和奖项20余项。专业教师高学历层次和多元化背景,为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专业层次的提升以及培养特色的塑造提供了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截至目前,商学院共向社会输送本科、硕士毕业生3000多人。研究生就业整体形势良好,就业率高达93.98%。据专业机构统计表明,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具体反映为外语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特色卓越的人才培养


作为语言类院校,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打造新业态下语言类大学新商科,打造最强语言背景商学院,宋院长强调,学院近年来重点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商科向新商科的转变;二是由单一语言复合向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转变;三是由国际化向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有机融合的转变。在提及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挑战一问时,宋教授给出了细致的回答。


在供给端,商学院充分发挥相对比较优势,把长板做长。北语是我国中外语言教育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与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的406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140多个国家(地区)60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五洲学子同堂砥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打造了“世界文化节”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校园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在供给侧,学院充分依托这些优势,建设具有北语特色的商学院,侧重培养中外融通的新商科人才。


在需求端,商学院与社会和时代联系十分密切,及时把握社会需求并与时俱进。当前,传统经管人才趋于饱和,但新兴业态的新商科经管人才又有很大的市场缺口。充分考虑国家战略、社会需求、时代特征、市场导向,不断赋予人才培养理念新的内涵,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商科人才。


商学院目前开设了会计专硕、金融专硕、国际商务专硕三大项目。“专业不同,各有特点,但都充分体现了北语商学院‘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特色:保持经管主体本色,突出两大特色——中外融通,一专多能。实现了语言与科技的双重赋能。”


中外融通。依托有 “小联合国”之誉的北京语言大学多语言、多文化交融的学习环境,强化双语教学、中外融通和中国文化体验,打造“留学中国”特色品牌。北语以“德行言语,敦睦天下”为校训,既体现了格局与情怀,也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北语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在全英与双语教学的基础上,把国际通用惯例与中国特色实践紧密贯通,融入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外交流中,传递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一专多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比如当前类ChatGPT纷繁叠层,呈现出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从线性到指数,再到爆炸型增长的发展态势,这些对商科人才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部提出要建设“四新”学科。在她看来,所谓“四新”,不仅是新旧的新,更是创新的新。新商科兼具新文科与新工科特点,对学科交叉、创新创造、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急迫需求。


在语言赋能商科人才培养上,宋教授谈到,商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专业、外语、IT多维复合的新商科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顺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多语种经济管理人才的战略需求、人工智能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办学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都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和优化,打造新商科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体系。跨境金融、跨境投资、国际贸易、金融分析、数字商务、会计信息化等专硕项目研究方向的设置深刻体现了这两点。



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致力于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助力学生职业生涯高质量发展。在谈及项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有哪些思路与举措时,宋院长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实行有机融合的双导师制。有近百位校外导师,形成一支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导师队伍。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大数据分析公司等建立了联合培养实习实践基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场所和就业机会。


海外实习实训项目。助力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外语好、专业精、懂技术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国际商务人才。


数据库与实验平台建设。开设仿真模拟实验课程、中国本土实践的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生创新创业等系列项目。学院有70%以上的研究生主持或参与过项目。



招生政策解读


采访最后,宋院长对2024年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各专硕项目招生政策作了详细说明。她表示,商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发布,同学们可登录学院官网查阅。对于一志愿考生,学校在名额分配上,学院在奖学金政策上都有一些激励政策。考生在报名时会统一项目入口,入学后再根据学习兴趣分流到二级学科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成就。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深信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抵达理想的人生彼岸。今天商学院与你们同歌,明天商学院与你们同行!


宋晓玲教授与中国MBA教育网执行总裁张林、主持人刘佳睿合影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PAcc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